客服热线
400-655-2828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正式公布,其中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战略,确保国家安全”是本次公报中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次日安防概念股集体大涨,蓝盾股份、美亚柏科、英飞拓、航天长峰等安防股开盘即强势封上涨停,海康威视涨3%。
业界一般认为,国安会的设立为国防军工、信息机密、城市安防等题材带来投资机会。更有乐观观点宣称,这是国内安防、军工企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会的政策。
相比于西方,中国的治理政策具备延续性,使得中国的宏观政策更容易对企业的决策具备可信度。但在民间资本特别是投机性资本规模已相当庞大的背景下,政策的过度解读和选择性解读往往会掀起舆论热潮,离不开投机性资本围绕这一题材的操纵炒作。比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就被传媒片面解读。
通观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我们认为与安防宏观政策相关的有第二节的第一段,谈到市场方向、社会公平、民生关注;第二段,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第七段,环保。
业界不少声音都把三中全会当做安防行业的重大利好,但看《决定》全文第二节中的第二段,核心是政府和市场如何分权,依赖市场更多。但是这里具体要分析势能去中央政府多,还是去地方政府多?第三段,是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边界的限定。依照我们的判断,其实这对安防政策性市场投资主体的界定依然存在变数。
相对于通信行业近期发放的4G牌照和真切的建网资金,安防行业更需冷静面对政策利好的画饼。
政策的判读固然重要,但欧亿同样重视从商业市场寻找规律。战后日本汽车市场,存在丰田、日产、三菱、本田(摩托车起家)、马自达(三轮起家)、五十铃、大发(三轮起家)、富士、铃木(二轮车起家)等多家厂商,除了个别厂家具备工业基础和汽车的生产延续性,大部分厂家都为模仿和跨界。内需有限、技术平平、厂家林立的情况,与曾经的中国安防市场何其相似。日本汽车产业抓住战后恢复发展、1960年代产业大发展、1970年代石油产业发展调整、1980年代资本输出国际化几大产业升级的步骤,这些厂家的名字至今还屹立在世界汽车强林,凭借规模与特质顽强生存。
我们的视角中,中国安防行业有三大待解命题:
第一,关于价格下降的趋势。价格战的核心命题是技术变革,技术变革和体量规模不断的树立新的门槛,使得中小厂家难以持续保持竞争能力,从而使市场向大厂家收敛。领先企业两倍于行业的增幅,市场快速向领先者收敛,然而增幅能维持多久?当前面对的问题是,政策性市场的投资可能回暖,但消费市场尚未成熟,收敛之后的市场,如何扩展新的市场空间,而不仅仅是竞争互博。一个公司只有全产品线作战、具备解决方案能力且保持创新能力才能保证不出局,这个趋势愈加明显。
第二,商机背后依然有生存危机。在当前安防行业激励竞争的背景下,但国外厂家全部被压缩到细分市场,如交通、智能楼宇,其实细分市场能否活下去仍然存疑。未来的机会可能更偏于数据层面,当前全国号称建设的100多个智慧城市中,没有一个是真正“智慧”,因为没有人知道如何管理、使用、运营数据,数据的应用和处理能力蕴含商机。未来整个行业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型,设备厂商的产品利润会再次被压薄,未来的赢利点需扩展。
第三,价格战下的创新悖论。创新的确让中国品牌快速崛起,国外品牌退让,但创新意味着研发大批量高投入,需要高毛利支撑,但高毛利支撑受到价格战破坏,这是个悖论。长远来讲,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安防行业未来走向成熟,还是要能够使大企业和小企业都能够保持创新的动力和获利。
在我们看来,安防行业需要“许三多”“阿甘”这样脚踏实地的角色,打铁更需自身硬。
也许一个比喻更能形象的说明这一点。在云端、终端和应用的这个三层架构中,系统就是一串数字中的首位1,其余就是跟在后面的0,如果不从系统角度去考虑,有再多的0,也很难称之为好的系统;而企业自身就是1,政策则为后面若干的0。
2006年,是IP监控的元年,也是欧亿监控的起点。经过七年多的摸爬滚打,欧亿在终端、云端和应用三个层面,都已经建立起完备的解决方案级产品和产品级解决方案,成为业界产品线最齐全的三个厂家之一。传统的安防市场正在主动拥抱IT世界,原来的两条平行线出现了交点,并逐步走向融合,将IT云计算技术与安防产品简单叠加的时代正在逐渐成为过去式。系统、终端、应用三位一体的“云监控”才能开启真正的“易安防”。
继践行“云监控 易安防”战略技术路径两年后,欧亿提出做安防“工业党”,坚持品质安防和精工制造,质量追求以比肩德国工业制造为目标。以坚持技术体系水准决定社会形态发展,以创新、可靠为安防赢回价值,获得社会的尊重。这种世界观深刻影响我们对于工业品有特别的敏感性和鉴赏力,对于现代大工业体系、技术体系、技术标准的天然亲和,并带入到日常生活的细节里,带入到生产劳动和创造中。工业党精神是包含在我们产品中一种最朴素的情感、对于质量可靠性和技术领先的最原始驱动。
安防行业发展到今天,主要面临着系统健壮性、可扩展可运营能力、标准开放、情报化信息化四大方面的问题。前两者属于建设层面,后两者属于运营层面,要将这四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安防企业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去架构系统,单纯把某一款产品做到极致、平衡价格与品质同样艰巨,需要耐得住寂寞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