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欧亿注册官方网站

欧亿杂志No.9

从工业化视角回望15次大阅兵

观察者网 席亚洲

期待已久的2015 年胜利大阅兵在本周四胜利举行。在这场阅兵式上,习近平主席做出了“裁军30 万”的宣告,同时首次向世人展示了多种先进武器。这是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第15 次盛大的阅兵仪式,回顾这15 届阅兵式上展示的各种武器,我们可以看出解放军武器装备的一条“时间轴”,这从侧面体现出中国工业实力、综合国力的变迁史。本周的军评,我们就从这些寄托了全国人民热望的冰冷的钢铁怪兽身上,去追寻这段历史的足迹和展望未来全新信息化时代的解放军作战体系。

从工业化视角回望15次大阅兵

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 年的开国大典,关于开国大典阅兵式的种种细节今天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例如当时解放军总共只能凑出17 架飞机参加检阅,最后只得让速度较快的“野马”式战斗机在北京上空多绕了一圈,以壮声威。而比较鲜为人知的则是,当时我军参阅部队不止缺重武器,甚至连步兵方队手里的轻武器也难以统一。开国大典上步兵第一方队的部队指挥员李水清回忆,靠该师自己的力量竟然无法为一个方队配齐统一的武器。最后还是从全军抽调大批缴获的成色较新的美日制武器,才让12 个参阅的方队各自统一了武器。


参加开国大典阅兵的缴获95式轻战车

1950年国庆阅兵式上的马拉山炮方队

枪械之外,其他重武器就更只能“凑合”,成为了真正的“混搭风”。比如用美式卡车和中吉普牵引日本150 毫米榴弹炮和75 毫米高射炮;坦克方队里除了“功臣号”等几辆日本97 式“中战车”外,大多还是95 式轻型坦克,还有为数不少的94 式“豆战车”。连马拉山炮也参加了检阅,而且以后多年它们都会出现在天安门前。

当时的我国在军事工业领域基本上一片空白,只能修造一些轻武器,爆破器材等简单的武器装备。所以解放军的重武器基本只能依靠缴获,有什么就用什么了。有统计,开国大典上我军参阅武器110 多种,80 多种型号,来自24 个国家的98 家工厂。

1951 年开始,志愿军开始装备苏制武器。此后的国庆阅兵上,苏联援助的许多标志性武器装备也出现在天安门前,例如BM-13“喀秋莎”火箭炮,T-34-85 坦克、IS-2 重型坦克、85 毫米高射炮等。

但同时,直到1953 年,我军的受阅部队中除了较为现代化的坦克、车辆、飞机之外,依然保留大量马匹,其中既有骑兵部队的坐骑,也有拖曳轻型火炮的马匹,这些马拉步兵炮和山炮是我国当时少有的国产“重”武器。到了1954 年,阅兵式取消了马拉炮兵方队,这种简陋的国产武器也就从天安门城楼前消失了。

1954年国庆阅兵式上的T-34-85坦克,中国一度仿制了这种坦克,称为特-34型。不过后来随着苏联援助T-54A 坦克工厂到来,最终这种在现在的游戏里被称为“58式”的国产T-34 坦克并未成为解放军的主力装备

从工业化视角来看,当时我国能够修造山野炮,表明我国有了最基本的机械加工能力。延安时期八路军的黄崖洞兵工厂就能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下生产这类武器。建国后,我国在这方面的进步则是同时又获得了基本的金属材料生产能力,掌握了炼铁、炼钢厂,不必再像当年黄崖洞时期那样还要靠撬铁轨来获得钢材了。

直到1956 年前,除了战士们手中的步枪和少数火炮外,我军参加国庆阅兵的武器装备大部分是从苏联“原装进口”的。

随着“一五计划”进入第三年,1956年国庆阅兵式上,情况终于发生了变化。随着156 工程的顺利进展,这一年的阅兵式上,出现了国产化的85 毫米高射炮,122、152 毫米榴弹炮、160 毫米迫击炮,以及新中国生产的第一种汽车——解放牌卡车。此外,1955年,我国还用“东方红”拖拉机来牵引苏制152毫米加榴炮。


1954年,苏制图-4 战略轰炸机参加国庆阅兵,这也是中国的第一种战略轰炸机

1956年,解放牌卡车牵引着国产85 毫米高射炮通过天安门广场,这场大雨中的阅兵式上,国产武器装备首次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1955年,国产“东方红”拖拉机牵引苏制ML-20加榴炮通过天安门广场

在此时的中国,正在进行的是一次混合了世界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深刻的工业化。大口径火炮的出现,意味着我国掌握了高强度大直径钢管制造技术和较先进的金属加工技术。当时全世界能够制造152 毫米加农炮的国家也不超过20 个——事实上,台湾、印度、巴西直到今天都未能造出按照现代技术条件合格的大口径加农炮炮管——可见中国50 年代的进步速度有多么惊人。拥有了制造加农炮炮管的技术,也意味着高强度耐压容器制造技术达到相当水平,意味着现代化工所需要的各种耐高温高压容器和管道可以自行生产,这对于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解放牌卡车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掌握了内燃机制造技术和金属薄板复杂加工等技术,以及多种特别要求的合金材料生产加工技术。实际上,能够生产这样的卡车,意味着工业系统技术水平已经可以满足制造较简单螺旋桨飞机的要求——中国也确实在1958 年研制成功了国产的初教-6 教练机。

到了1959年,我国的一五计划完成,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快速工业化。作为其成果的集中展示,就是这一年的国庆阅兵。在这届阅兵式上,刚刚建厂4 个月即全面投产的59 式坦克首次参加。五对大直径负重轮、半蛋形炮塔、“鼻头”上粗一截的100 毫米炮,这些特征在当时属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天空中飞过的歼-5 战斗机、地面上开过的59 式130毫米加农炮,战士手持的56 式自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这一年阅兵式上取消了骑兵和所有100 毫米以下口径的火炮。可以说,这展示了一个工业化基础已经初步建立的国家的信心——没有必要再去保留这些前工业时代的技术遗迹了。


1959年国庆阅兵,全军换装正规化的55 式军服,令人耳目一新

1959年的大阅兵之后,直到1984年,中间我国没有进行过阅兵。

这段时间,也是中国工业化处于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看起来我国的工业基础似乎并没有太大的突破性发展,似乎在很多领域处于“停滞徘徊”状态,只是规模不断的扩张。

1984年我国的国庆阅兵上,不少武器装备仍是1959年时出现过的,比如坦克第一方队的59 式坦克、牵引火炮方队的59 式130毫米加农炮、空中的歼-5 战斗机……

由于1984年我国那次阅兵式上拿出来的许多装备都是没有投入批量生产的原型装备,例如WZ523 轮式装甲输送车。所以1984 年我军实际装备的“当家”兵器很大程度上与1959 年相比,进步似乎有限。


参加建国35 周年阅兵式的59 式坦克

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出现的79 式坦克,已经是当时我军最现代化的坦克了

这其实是由于我国工业化的特殊道路导致的问题。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在60 年代初恶化,苏联停止向我国提供新的技术。而我国的工业体系,是在苏联援助下短时间建立起来的,和世界其他国家有几十年、上百年积累的工业体系不同,“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的工业体系可以说是在尚未摆脱农业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中国长时间处于前工业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并行共存的状态之下。

在整个60-70年代,我国工业的最重要命题是复制一套苏联的工业体系,并使之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


1984年阅兵式上,还有乘坐卡车的摩托化步兵受阅,在当时全军还有大量徒步步兵部队的时代,这样的“摩托化”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1984 年阅兵式上的亮点之一,WZ523装甲输送车,这其实是在陕汽卡车基础上研制的一种装甲车。
至今,只有驻港驻澳部队装备有在此型车基础上开发的91式装甲输送车

70年代,随着三线建设基本完成,我国也随之真正完全掌握了一五计划所涉及的所有技术,并在很多领域有所超越。

80年代,我国与西方关系改善,借用外部资源再次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的机会来了。在技术基础有限条件下,新的设计、新的思想,部分引入新时代的先进技术,中国就可以做到一些以前想不到的事情。

例如1984年的大阅兵中出现的“红箭-8”导弹、“鹰击-8”导弹就是典型例证。它们所用到的制造技术其实和前一代“红箭-73”、“上游-2”相比并没有大的改进,但在原有技术基础上重新组合,追踪国际先进技术有所创新,最终就能做出合用的产品,这两件装备的后续型号至今仍在我军中大量装备。


因为资金不足以制作整弹,红箭-8 反坦克的测试是将火箭发动机和战斗部“裸体”架在钢丝上进行

而这一年大阅兵上最令人振奋的,莫过于东风-5 洲际导弹的首次亮相。当时的这种导弹的技术水平可能并不比美国60 年代的“大力神”导弹高,但对于当时的我国来说,可以说是在用50 年代水平的工业基础硬“攒”,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才成功做出这件“镇国神物”。也正是因为如此,东风-5 导弹实际形成战斗力还要在1984年后很多年。


84 年阅兵式彩排中的火箭布雷车,在当时这是解放军阻挡北方滚滚铁流的重要兵器,具有“战略意义”,因此也来到天安门广场向世人亮相

1984 年首次参阅的东风-5 洲际导弹,虽然该弹已于1980 年进行首次全程试射,但直到1984 年时,它的生产制造、作战使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东风-5 导弹真正成熟要到90 年代东风-5A 型开始生产的时候

1999年,与上一次大阅兵相比,时代已经变了很多。昔日虎视眈眈的敌人被自己打垮了,变成了我们“挖”人才、“挖”技术的“宝库”;而当年对我帮助甚多的朋友正如日中天,一超独霸,对我们心怀叵测。

我国在1999年阅兵式上展示的武器装备中,最能体现当时我国工业总体水平的可能是9910 工程坦克和东风-31 洲际导弹。这两种武器在技术上比80 年代我国的同类装备有了时代的飞越,但却因为成熟度的问题难以达到最初设计时的性能指标,或者难以实用。


参加1999年阅兵的9910主战坦克,该坦克方队还混编了96式主战坦克

1999年时的东风-31 远程导弹射程还只有8000 公里左右,并未达到设计之初要求的性能参数

但不论如何,这些装备的出现在当时而言已经让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中国需要的是时间,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不论是军备,还是工业体系。

2009年,中国军事装备的“井喷”尚未全面开始。但当年的阅兵式却没有如1984 年和1999 年那样,搞“阅兵工程”,所有参加阅兵的武器装备均为当时的现役装备。

那一年的阅兵式, 某种程度可以视为1999 年阅兵式的“成熟化,实用化”版本。9910 工程已经变成了99 式坦克,东风-31 也已经进化成了东风-31 甲,东风-21 进化出了精确打击版本……空中方队中,中国真正第一种自行研制,完全赶上时代水平的战斗机歼-10 也首次参加阅兵,某种程度上,歼-10 战斗机比东风导弹更能体现中国工业化总体水平的大进步,原因也很简单,导弹发射出去,最多飞行半小时到一小时,而战斗机却要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对于飞机设计师的总体设计、系统工程的能力提出了比设计导弹更高的要求。


此次阅兵式上的99A 主战坦克

今天的东风5B,不仅仅是增加了多弹头能力,跟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了一种廉价、耐用的成熟战略武器。值得注意的一个新特点是,东风-5B 没有如1984 年那样,将核弹头和第二级火箭分开展示,或许这表明未来东风-5B 将携带核弹头进行战备值班

时间荏苒,2015 年抗战胜利大阅兵也结束了,如果从工业化视角看本次阅兵,那就是标志着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任务,我们的工业门类从最基础的简单机械加工到最高端的增材制造技术,从最入门的钢铁冶炼到最高级的复合材料和完美晶格结构金属构件制造,从最简单的电子管到最复杂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国已经全部掌握。

在本次阅兵式上,曾经是用50 年代技术“攒”60 年代导弹的东风-5 型再次出现,但这次,它已经是一种成熟、廉价、耐用、方便的新产品,虽然看似很多基本设计变化不大,但其整个涉及的制造工艺、流程都已经全面提升到21 世纪水平。笔者一位曾参加国内运载火箭某部件制造工作的亲属曾回忆,90 年代为了确保载人航天万无一失,这个部件的合格标准被制定的相当苛刻,只有10% 不到的合格率。进入21 世纪后,为反舰弹道导弹生产同功能的部件的时候,生产合格率大大提高,但部件可靠性和质量并未降低,因而总体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巨大提高。可见,21 世纪中国的工业在解决从无到有问题后,已经开始了从有到优的新征程。东风-5B 导弹可以说是这个过程的集中体现之一。

如果说东风-5 体现的是中国工业系统质量管理能力和系统工程能力的新提升,那么东风-26 等导弹的出现则是另一个信号。这表明中国已经不再满足于对国外技术的学习和引进,开始按照自己的需要,制造全世界闻所未闻的顶尖技术水平的复杂工业产品。类似的产品还有我们的歼-20 战斗机、反导拦截系统、055 巡洋舰等,这是中国工业体系建设进入又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以此为基础,我们将第一次站在全人类的最前沿,探索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道路,中国的未来,要去星辰大海中寻找!

这便是从工业视角回顾新中国15次大阅兵,所给我们带来的全新感悟。

出现在广场上的,和出现在阿拉斯加的

本次阅兵,最令西方军事观察员们惊讶的东西,莫过于中国突然宣布东风-26 中远程弹道导弹具备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的能力。

我们的网友也很聪明,第一时间就提出反正东风-26反舰其实用的原理和东风-21D 导弹差别不大,都是弹头在高层大气中拉起减速,然后用雷达搜索海域并引导攻击。那么东风-26可以,东风-31A 难道就不行了吗?如果给东风-31 装上雷达引导头,那不就可以获得射程上万公里的反舰弹道导弹了?


DF-26 也能打航母,不仅仅是“关岛快递”

这种想法靠谱吗?当然不。
实际上洲际导弹装雷达引导头确实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技术,事实上美国的“三叉戟”“民兵3”,俄罗斯的“白杨”都具备类似的技术,不过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导弹打击固定目标时的命中精度,而不是对付移动的舰艇。
为什么洲际导弹没法打移动目标呢?
我们还是要从原理说起。

现代的雷达主动制导式反舰导弹的原理,不论是弹道导弹,还是飞航式导弹,都是相似的。这就是,首先要求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定向,并预估在导弹飞临目标附近时敌舰可能的位置。然后将导弹发射出去,让它通过惯性、卫星导航等方法精确地出现在预估敌舰会出现的地方,然后导弹启动雷达开始搜索,找到目标的话就可以开始攻击,找不到目标的话,有些导弹会开始进行大范围的搜索,试图找到目标,但因为导弹的雷达引导头功率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找到目标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要打击远距离的目标,对敌舰位置就必须要有精确的掌握,并且要能够以尽量短的间隔刷新敌舰位置信息。因为这样才能确保导弹飞向目标的时候尽量缩短敌舰回避的可能,否则很可能导弹飞到预定位置却发现敌舰早已改变航向逃走了。

要让反舰导弹打击数千公里外的目标,就必须具备几个要素。第一,要有实时监控目标位置和航向信息的能力,信息更新时间越短越好;第二,导弹飞行速度要快,尽量缩短敌舰进行机动躲避的时间;第三,导弹应能在高空开机以便大范围搜索敌舰。因此,打击越遥远的目标,难度就越高。要用射程上万公里的导弹去打移动目标,恐怕需要在导弹飞行过程中通过数据链向它上传目标位置的新信息才行了,而这是现有的技术难以做到的。


中国舰艇编队(资料图),美媒称中国舰队曾经进入阿拉斯加12 海里线以内,而此前美国从来不承认12 海里领海

弹道导弹反舰作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化作战系统,不是简单的提升导弹射程就可以立竿见影的。

可以想象,未来我国的远程反舰作战,将会是依托信息系统的作战。其骨干是天基侦察系统,据澎湃新闻网防务记者高卓的相关报道,中国目前已经依托“遥感”系列卫星和“天链”系列卫星,做到对太平洋上的大型水面舰艇位置每45 分钟一次的刷新率。美国航母编队航速最高约30 节,也就是说,在45 分钟内,它可能出现在最后一次发现目标位置周围40余公里半径范围的一个圆内。也就是说,如果导弹在45 分钟内抵达目标区域,它只需要使用末端寻的手段搜索这个范围,就可确保找到目标。

但是,也应该看到,这是一个相当理想化的情况。现实中恐怕45 分钟的信息刷新率是难以100% 保障的,尤其是美国一样也有反卫星手段。

美国方面有关专家在听说东风-26 具备反舰能力后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中国的远程海上监视技术有了新的提高。这至少说明外媒的军事专家也不全是吃白饭的。
那么,除了卫星,中国还有什么办法跟踪远在关岛的敌舰呢?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核潜艇、无人机或者空中预警机对目标进行定位,而这些装备,并未全部出现在本次阅兵式上。


俄罗斯海军无畏级列夫琴科海军上将号跟踪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此外,上周还有中国正研制类似SR-71“黑鸟”的高速战略侦察机的消息传出。这也将成为中国对远海目标进行详查的新手段。当然,这种飞机的研制成功可能还要相当长的时间。

而在阅兵式举行的同时,有几艘中国战舰的行踪却引起了美国方面的关注,这就是中国舰艇首次进入白令海。

据称,这5 艘舰艇就是不久前参加了中俄联合海上军演的舰艇。美福克斯新闻网一读还报道称这5 艘舰曾经进入美国海岸12 海里(美国并不承认12 海里领海)。

当笔者看到这远行的舰队,联想到的却是当年苏联海军追随美国海军航母编队不离不弃的“跟踪群”,如今解放军舰艇数量,远航能力都已经今非昔比,在局势紧张的时候,采取类似“跟踪群”战术,深入大洋,以信息为矛,为东风26 指示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类似的战术曾被美方称为“新时代的海岸炮台”,《海权论》作者马汉曾经说过,任何再强大的战舰,也无法与陆上炮台正面对决而取胜。现在的美国专家认为,中国将凭借东风-21D 和东风-26 作为海岸炮台,而以自己的舰队,作为为海岸炮台指示目标的眼睛,并在“海岸炮台”削弱对手之后,再进行“补枪”。应该说,他们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目录
欧亿帮APP

欧亿帮APP
渠道合作伙伴量身定制